人體感官知覺有五大類,視覺(形)、聽覺(聲)、味覺(味)、嗅覺(聞)和觸覺(觸)。這五類知覺可以同時發生,也可以互相配對存在大腦記憶區,如何運用記憶特性,由影像或聲音來觸發記憶的重啟,是非常有趣的想法。
容易被忽略的知覺
一般而言,觸覺是最容易感受到,但是它和其它四類的知覺,有時候會因個人習慣被忽略,以下主要討論視覺和聽覺有關聯的部分,來看看有什麼是我們容易忽略的知覺。
身邊的聲音
聽覺功能是24小時在運作,在睡眠時,仍然可以聽到聲音。平時身邊很多聲音我們習慣忽略,或是當成噪音看待,失去很多啟發靈感的動機。
請試著找出周遭原本沒留意的聲音有那些?或是原本認為是噪音的聲音,又可以從不同角度想像成什麼?
這一則2001年的廣告,由劇情的發展可以理解,滴水聲是噪音,卻是一種轉化為廣告宣傳的啟發點。
再一則原本空罐只會發出單純聲音,一般會當它是噪音,如果可以編排節奏型,由一人或多人用更多的空罐當樂器演奏,那會變成什麼呢?請看下面的影片。
下面這則影片也是說明由單純的聲音,引發音樂編寫的創意。
比較可惜是在十多年前,曾看過一部國外拍攝的洋芋片空罐演奏影片,目前在網路上還找不到,未來有找到再回這裡編輯更新。
周遭的影像
環顧一下身邊周遭,你看到了什麼影像?顏色、幾何線條、景深、情境等。這些現象讓你聯想到什麼聲音?還有那些影像特徵可以產生聲音的聯想?
例如主圖在華山園區裡的工作人員,正在為木地板重新上漆,刷子在木板上刷動時,會有輕微的摩擦聲音,油漆罐碰到木地板會有聲音,甚至他蹲著工作,可能會發出比較急促的呼吸聲,由這張照片可以感受到這些可能發出的聲音,又能帶給您什麼創作啟發?
環境的氣味
同樣以主圖為例,油漆現場,飄散著甲苯的味道,記憶著這個畫面,日後若聞到這個味道,可以回憶起現場,再引發上述的聲音思考。所以,各種感官知覺是可以互相聯結,影響思考的方向和重點。
氣味在知覺中,若是在同一環境待久了,會產生嗅覺的疲乏,但是記憶中的味道是不會因時間久遠而淡忘。
孔子家語:六本
與善人居,如入芝蘭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,即與之化矣;
是在說明一種感知疲乏的現象,但是在知覺記憶卻還是存在。
食物的味覺
常見有人寫道:懷念家鄉的味道、懷念母親的拿手菜…
這是對於味覺的回憶,例如母親拿手菜,那個味覺是不會因時間而改變,當您偶然嚐到相同的味道時,腦海裡就自然會浮現母親在料理和共餐的情景,這通常也會和嗅覺相連結。
在以上說明後,相信您會開始思考感官知覺的記憶或反應,該如何幻化成創作的元素或動力。
動腦時間
單純知覺的思考
什麼時候會發生純聲音現象?什麼時候會發生純影像感受?
1. 從音樂會或演唱會的參與和單純欣賞音樂CD差異性來探討。
提示:為什麼會有MV?為什麼歌手唱片要搭配演唱會記錄片銷售?
2. 畫展或雕塑展如果可以搭配主題播放適當音樂,效果如何?
提示:如果完全沒有音樂播放的現場感覺如何?
3. 餐飲店現場的佈置加上適切的音樂播放所呈現的現場藝術,效果如何?
提示:西餐廳有可能播放Hip-Hop音樂? PUB夜店有可能播放交響樂?
4. 看到一根牙籤在桌上,會引發您視覺記憶那一幕影像浮現?
提示:這應該不用提示吧!
5. 路邊水溝水流不止,偶有葉片飄流而過,這樣的影像,又有什麼啟發?
提示:和時間演變有關的事務。
綜合性知覺的思考
如果把聲音和影像的連結一併考慮,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啟發實例,平常如果在街上行走,不要只是低頭滑手機,應該留意周遭環境,慢慢練就一翻觀察力,或許您會是一位想法豐盛的行動家。
和主圖同一天同地點拍攝的光廊,這個地點我很喜歡在有陽光時來拍攝,景雖不變,變的是裡面的人物和光線的強弱和角度,像下面這一張照片,它帶給您什麼感官知覺的反應呢?

強烈對比下的光廊,明暗分明,或坐或站和行走,都有不同的聲音跟隨,配合這符影像的視覺感受,算是一種正向的啟發性照片,地面上有序間隔的影子,形成一種穩定的感覺,綜合這些元素,您可以寫寫文章,也可以創作一首音樂。
我常說的一句口頭禪:藝術是自由,就讓它奔放吧!
如果您喜歡筆者的文章,歡迎按讚、訂閱和轉發,有您的支持,是繼續編寫的最大動力,感恩。
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