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位對類比的覆蓋,取代人類實質互動的機會。
自從多種行業在網路服務盛行後,生活上大部分的鎖碎事務都可以輕鬆透過網路執行,網購很方便,不用出門就可買到想要的東西。網銀也很方便,電子貨幣運用得當,可以在家獲利和消費。網路視訊取代了登門拜訪的機會,交友軟體沖淡了接觸的危險。慢慢地無人車送貨服務可能也要上路了,這是新人類生活的另一章,是好是壞呢?
如果,未來都不用出門就能輕鬆買到生活上的用品,在家動動手指就能在網路上獲利,那麼現實生活中有著必須親臨的事務,可能會沒有人可以處理,生活型態會變成如何?
舉個簡單例子:家裡水管漏水了,以往是打電話找水電師傳來維修,現在可以上網找文章如何自己解決,接著上網找到必須工具和零件,網購到家,弄了老半天,終於修好了。嗯,這還算是小事一椿。如果漏水是壁內管線問題,需要更多複雜的維修工程,沒有這方面專業技能,只看網路文章能解決嗎?值得深思。
再一個例子,餓了,網路訂餐,專人送達,似乎也是目前盛行的一種消費方式,但如果負責生產食材的人和負責製作餐點的人,也想輕鬆在家不出門,那麼食物要從何而來?您一定會說,科技來自人性,一定會有人發明解決這問題的方法,現在可想得到的是合成食物,但合成過程也必須在一個空間(工廠)進行,也是得有人力管理,難不成都得依靠電腦全自動化?很難想像這樣的超新興人類要如何過日子。
或許想太遠了,但無論如何,生活就得活動,也就是想活就要動,一直待在家裡,不是一件好事。太過依賴網路的便利,萬一那天網路不通了,那一定會世界大亂。
回想過去曾發表一篇[數位化生活]的文章在臉書,也是在說明過度依賴網路和數位環境的缺點,聰明的人類,該如何調適,避免過度的依賴,才是上上策的思維。
主圖是在拍攝華山紅磚牆時,剛好路人提著食物經過,經過調色再合成另一張油漆的照片,形成一種冷性畫面,帶著省思和想法的感觸,當成本文主圖,只希望提醒自己別一直往網路裡鑽而無法跳脫,最近試著出門不帶手機,有種到以前手部放鬆又能專注留意周遭美景的感受,最後用一句對聯和大家共勉:類比帶著溫暖的核心,數位呈現冰冷的氣勢。新新人類。
如果您喜歡筆者的文章,歡迎按讚、訂閱和轉發,有您的支持,是繼續編寫的最大動力,感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