鏡射應用(五)

IMG_20191214_031733

我們來看看還有什麼鏡射後能發揮的創意,主圖是20191210在圓山花博園區中山北路的天橋上拍圓山飯店(ISO-100,F/8,1/250秒),利用鏡射將下方變成鏡面倒影,直接只有鏡射呈現清楚倒影,創造出一種視覺對應聯結的效果。

下圖是2019年十月在日本東京迪士尼樂園拍攝(ISO-250,F/5,1/400秒),採取鏡射處理後,再加點糊焦的效果,就像水面反射的感覺。

下圖是2019年七月底在宜蘭A-Maze兔子餐廳拍攝天梯人像,這一張(ISO-400,F/4,1/3200秒,EV+0.7)將一方加了一點鏡射和糊焦,也是創造出飄浮在水面上的感覺,把MD腳由小腿部份開始進入水中,產生輕鬆感覺,表情就像在微風下享受著清涼空氣般。

類似這種水面倒影的作品,很多場景都可適用,下圖20171007用手機在南勢角捷運站月台隨手拍一張,再採鏡射和糊焦處理,在這場景中,當然不可能是水面倒影,比較像是大理石等光面材質的反射效果。

下圖是2017年4月份陪國外朋友到中壢訪友時,在餐廳裡用手機玩拍的一張地板照片,用鏡射加上糊焦處理後,再做一點拉焦效果,就變成一幅抽象畫作,如果只呈現原本清楚的地板,反而沒什麼意境。

下圖的原圖是20170401在宜蘭傳藝用手機拍攝橋下的管線,經過兩次鏡射後,再加上糊焦和拉焦處理,變成這張強迫聚焦的空間延伸的作品。這一張作品,在上一篇文章也有展示在最後15張作品之中,您有看出來是手機拍攝的嗎?

下面兩張照片,2017年6月份在泰國Felix River Kwai Resort拍攝,大廳櫃台上方的裝飾,都是採用鏡射加糊焦處理,讓畫面單純化,下方原本較雜的部分就被倒影蓋掉。所以鏡射效果用來清理畫面元素,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。

點擊–> 鏡射後製 可以列出其它相關文章喔!

下次,筆者會分享關於光影線條的鏡射作品, 如果您喜歡筆者的文章,歡迎按讚、訂閱和轉發,有您的支持,是繼續編寫的最大動力,感恩。

以下是本篇文章在IG已發布分享的連結,歡迎按讚和追踪。

發表者:david.add65

My name is DAVID. I used to be an artist who played music and was also played by music. I am a full-time photographer. Concurrently serving as USANA global agent. 我是DAVID,曾經是玩音樂也被音樂玩的藝術者,轉職專任攝影師。兼任USANA全球代理商。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