硬質平滑物體,通常也可以利用為反射介質,例如大理石。主圖和下面三張照片,都是在捷運劍南站出口同一位置,在不同日期和時間用手機拍攝,看起來的感覺,比單純只拍美麗華魔天輪有意思,各有特色呈現在具有反射倒影,直幅和橫幅的視覺感受也不盡相同。



20170322到馬偕醫院陪診時,經過中山北路民生西路口,順手用手機拍了下圖的反射畫面,介質也是大理石,平滑表面當成鏡子,可以有非常好的反射效果。當時怎會拍下這一張?因為看到有人隨手把水瓶放置在一理石面雕像旁,好像是留給雕像的意思,更遠處還有一位女士坐著休息,畫面中不會只有雕像和水瓶,較有生命感覺,左側醫院的玻璃牆剛好也提供樹影的反射,右側的紅磚拱門對映著紅色包包,從看到,大腦思考,拿出手機到完成拍攝,不到5秒鐘時間,這也是街拍的樂趣之一。

下圖也是利用大理石地板反射吊燈的拍攝,這是2016年6月在新加坡辦理入住時,等候時間隨手用手機到處拍拍,地板擦得很乾淨,反射效果不錯,拍下這一張有點半自拍剪影的照片留念。由剪影中可以看到筆者手機有加裝穩定棒,可以加強拍攝時的穩定度,是個不錯的方法。

平滑表面的物質,不一定會有好的反射效果,例如一般壓克力桌面,下面左圖和右上是20170310在台北光點拍攝,剛好下過雨,桌面有一層雨水,強化了壓克力的反射能力,巧合是有樹葉掉落在桌面,就用手機拍下兩張有反射倒影的照片。一張維持彩色,一張改成黑白照片。右下則是20190225在拍攝劇照前,提前到場,現場試拍照片,也是剛好下過雨,在水泥坐椅上有一點點雨水殘留,反射影像不完全,卻有不同的感受。



水面是最常被作為反射介質,不一定要在湖泊或海的周邊,只要有水的存在,角度適合時,都可以做反射拍攝。先來看看美麗華百貨,以前在廣場有一個噴水池,不管是黃昏時段,或是夜晚,甚至白天,都可以有不錯的景可拍攝。下面四張照片都是用手機拍攝,左側上圖快門是1/60秒,中間那一張則是用1/4秒慢速快門拍攝,手機能調動的範圍有限,但只要會調整,還是可以拍到不錯的畫面。其它兩張快門值就很短,才能拍到空中水珠的畫面,快門要很短因為陽光強度高,如果是單眼相機加減光鏡,應該可以拍出更漂亮的畫面。可惜自從2019年噴水池就收掉沒使用,現在已經蓋上一層人工草皮。




下面幾張照片,也是利用水面反射,但水面面積不大,局部反射的倒影,有時候也會有不錯的視覺效果。上排左圖,是20170105在大直某社區中庭拍攝,水面非常平,因為沒有風,趁機拍下垂直線一致的反射照,上排右側兩圖則是20160731在台東三仙台風景區,走過栱橋後找到的一個海蝕洞,有點像是扭曲的台灣形狀,洞內剛好也有一點海水殘留,拍下這兩張照片。下排單張橋影照,是20150613在新店陽光公園拍攝陽光橋夜景,在左岸那邊剛好有一小池水,可以反射到大部分的陽光橋光影,用手機手動模式拍下這一張(ISO-200,1/20秒),各位一定奇怪,這組EXIF資訊怎麼不全,其實手機是固定光圈,甚至是電子光圈,所以就沒有表示的意義,那時候廠商強調是大光圈2.0,其實和單眼相機的光圈是不能用同數值看待,參考一下就好。




下一篇文章會分享大片水面反射的作品,還會提到模擬全景拍攝的後製拼圖作品,敬請期待。
點擊–> 反射技法 可以列出其它相關文章喔!
如果您喜歡筆者的文章,歡迎按讚、訂閱和轉發,有您的支持,是繼續編寫的最大動力,感恩。
因為本篇文章的照片屬較早期的手機照片,沒有在IG分享,不過也歡迎到筆者IG走走看看其它照片。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david.add65/
關於反射應用,在IG看到這則很棒的創意想法,提供給大家參考。
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