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境敍述用黑白,增加神秘感和質感。接續前一篇提到意象的作品,情境敍述也適用在這類別。主圖20190728在華山文創園區,發現有耶穌光,就找著園區裡象微性的標誌當前景,拍下這張照片(ISO-400,F/22,1/800秒),前景主體全黑,只留部分弧形的反光,主要是背景的光線撒落的軌跡要清楚記錄,所以把光圈縮到最小,按下快門時,剛好有一隻蜻蜓飛過。
耶穌光用黑白色調呈現,是可以強化對比,純化視覺。下面兩張照片也是以耶穌光為主題,左圖是用P900拍攝(ISO-100,F/3.2,1/1600秒),右圖則是手機拍攝。兩張都是20171215在華碩總部的董事長辦公室往淡水河拍攝。這種大景常常在短暫時間裡變化很大,所以要能快速調整和拍攝。


20190615在美麗華百貨樓上,拍到下圖(ISO-100,F/22,1/80秒),接近黃昏時段,天空的層狀雲厚實卻又能透光,加上一片鳥形透明壓克力和支架當前景,一點點的夕陽剛好切在壓克力板下方的支架位置,拍後改成黑白色調,再加了一點點底部的鏡射效果。

情境式作品,不一定需要遠近景的元素,有時候平面也可以表達。下圖20160830在台北市美堤河濱公園的籃球場,用手機拍攝球場的角落,幾片榕樹落葉分散在場內和場外,意指圈內和圈外的差異。巧合這次東奧羽球賽事,在戴資穎的數次線上球,網友發揮創意的設計圖稿,也屬這類的情境式作品。

20161026在台北市二二八公園,貼近矗立的記念碑,用手機往上拍攝,套上黑白色調,表達出懷念與敬意感覺。

20180327在台北市寶藏巖國際藝術村,看到一棵樹齡可能不超過十年的樹,被鋸斷的痕跡還很新,留下不整齊的切割面,就用手機拍下這一張,名為殤。

20180831在淡水捷運旁的殼牌倉庫,用手機拍攝下圖,意指黑暗中需要光明指引。

這張以血桐葉片為主的照片,是20191111在新店天山公園拍攝(ISO-250,F/1.8,1/200秒),意指形隻影單。當時剛購買35mm定焦鏡,利用公園裡的場景在熟悉它的定位,這一張用最大光圈,形成極淺焦段,本來想對焦在血桐葉脈中心點,但後來往前移了一點,讓中心點有點糊焦感覺,讓整體畫面更有形隻影單的感受。

20180414拍完女兒的照片後,順便用手機空拍這張椅子。高對比的黑白世界,焦點清楚,空無一人的時刻,是最安靜不過。

2017年9月在新加坡好友的歡迎餐會中,利用手機拍下克拉碼頭的一景,利用高對比的黑白色調,讓右下方的人群全部消失,只有最亮的部分留下記錄,現場人聲頂沸,可是透過這方法拍攝下來的畫面,讓人感到平靜詳和。

下面三張都是用手機拍攝,左圖20160528在台東火車站前樹下,拍到樟樹滴落的樹脂,形成一大顆的滴落水珠狀,也是接近正午時分,就用手機仰拍下這個畫面,光之琥珀。右上圖是20160528在台東知本園區拍攝月橘的花,利用陽光由樹林間撒落時,照在花朵上,有著光雕的視覺效果,就算是普花也是很美。右下圖是20180411在新店天山公園,看到一株枯樹,近午時分,適合仰拍剪影,巨木的悲歌。



在20190301那一天,清晨早起享受清境的晨味,本來想拍流動雲海,無奈雲層不多,變化很少,只好拍了下圖一張留念(ISO-1000,F/5,1/6秒)。下弦月吊在空中,一些山頂雲流動的感覺,一點點山谷間的燈光,這樣的晨曦感覺非常舒服。

招牌也是拍攝黑白照片的好對象,在黑白色調中,呈現不同的情境,下面五張照片,顯現出不同的風格。上排四張照片,是用手機拍攝再改成黑白色調,左上是京站裡面店家的招牌,利用反光效果,讓品牌文字有點不清楚,重點在【index】的文字。左中圖,是在嘉義懀意森活村拍攝店家招牌裡的【台灣】兩個字,意指發現台灣的意思。左下圖也是在檜意森活村拍攝咖啡店的門簾,隨風飄動,非常具有活力感。右圖是筆者的母校,這個位於忠孝東路和建國北路轉角,矗立四十年的鐘塔,在學時期,曾經有一段時間就在這旁邊練習跳高,2015929經過時,用手機拍攝留念。下排單圖,則是在士林官邸拍攝周圍欄杆上的鐵製標示,鐵板簍空的文字,常有不錯的視覺效果,才會刻意拍下這一張,上排左中圖的台灣兩個字,也是在這樣想法下拍下來,只是兩者之間最大差異在背景和光線強度與角度。





點擊–> 黑白世界 可以列出其它相關文章喔!
如果您喜歡筆者的文章,歡迎按讚、訂閱和轉發,有您的支持,是繼續編寫的最大動力,感恩。
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