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白高對比(十)

IMG_20190419_183632

物件光影在黑白呈現時,更具吸引力。主圖20180409在南港展館拍攝酒展的其中一件,盛具和酒瓶擺放,有著一種默契感,就用黑白呈現這個吸引力(ISO-200,F/4,1/200秒,EV-0.7)。

前面幾篇文章用不同角度在分析筆者黑白照片,這裡單純用對一個主體物件的概念拍攝想法,再分享下面三張照片,左圖是20180405在台南七股潟湖的外傘頂洲上拍到這間草屋(ISO-160,F/4,1/1000秒,EV+0.3),很特別的造型。右側兩圖都是手機拍攝,右上20170312在嘉義檜意森活村拍攝花園燈,因為背景日式建築本來就是黑色牆,干脆用黑白色調呈現。右下20170331在宜蘭香格里拉拍攝風車,可惜沒有點燈,只好用黑白色調記錄。

20180918在中山地下街的誠品,看到展示早期凸版印刷的設備,用手機對著鏡射字拍攝,再用魚眼效果修飾,改成黑白色調。

拍攝物件,用黑白呈現,可以營造懷念的感受,下左圖20191109在板橋誠品的NIKON專櫃,新購35mm定焦鏡,原有的KIT鏡就放在桌面,用它拍下新鏡頭的第一張照片(ISO-640,F/4.5,1/3秒)。下右圖20190427在明水路客戶公司,拍攝活動記錄,當學員們都完成禪繞畫手提袋,排在桌面上拍下一張紀念照。以黑白呈現,是因為袋子本身是米白色,畫筆是用黑色或藍色,決定用黑白對比方式,讓視覺焦點會留在這手提袋上面的圖騰(ISO-800,F/4,1/80秒,EV+0.3)。

物件的記錄如2017年6月在泰國旅遊,用P900記錄下面兩張黑色照片,左圖是淡浮院牆上的裝飾品(ISO-400,F/8,1/20秒,EV-0.3),這樣拍攝,感覺是往上仰拍的天花板。右圖是在雲石公園的鱷魚表演時,用長焦段拍攝它的神情(ISO-400,F/5,1/50秒)。

20170429在台中歌劇院頂樓,發現陽光照射欄杆在弧形建築頂上,形成鏡射的效果,拿起手機記錄下此刻光影,改用高對比黑白照片呈現,風味更加獨特。

同一天走在台中市議會前的公園裡,發現兩個可以仰拍,並且改用黑白色調呈現的場景,左圖是隔著密孔鐵網,往上仰拍太陽。右圖則是本來想拍太陽在箭形中心點,但發現光斑太嚴重,所以移位把太陽放在圓周邊上。因為手機的特性,較難拍出星芒,最多只有兩條線而已。這種黑白照片,可以明確表達出意念,左圖是法網恢恢,右圖可以想像成射日。

提到仰拍的黑白照片,還有下列兩張,左圖是20170609用P900在泰國機場候機回國時,拍攝天花板(ISO-400,F/5,1/30秒),對稱式半採光屋頂,算是綠建築的特色。右圖20170713在中和四號公園時光廊下用手機仰拍,交叉的樑形成十字架,太陽剛好可以在中心點旁切出,時光廊的牆面磁磚反光下,同時記錄下這個影像。

20190907那一天,在中山地下街走拍時,有個展覽,現場懸吊著許多祝福的卡片,就拍下左圖,以其中一個笑臉為焦點的黑白照(ISO-400,F/4,1/40秒,EV+0.3)。左圖則是在附近吊在走道天花板上的鳥形裝飾,上面沾了許多灰塵,對著其中一隻,調整角度,剛好燈光的照射下,似如描邊的效果(ISO-400,F/4,1/60秒,EV-0.7)。這是街拍的樂趣,可以找尋隱藏在背後的細節,作為拍攝的主題。

20170414在台北市行天宮大路口,看到人行地下道入出口的藝術裝置,是一個大算盤,極具當地特色【算命】,就用手機拍下一張算盤黑白照片。這個算盤結構是古式算盤,上排兩顆下排五顆,和現代簡易算盤不一樣,筆者小時候有學過這種古式的算盤,還蠻好玩。

下面三張都是用手機拍攝,20170427陪新加坡朋友到中壢訪友,在餐廳裡閒聊時,找些玩意兒動手拍攝,我們都喜歡拍照,那時候主要都用手機攝影,就當做是手機攝影的技術交流。左圖,是喝水用的玻璃杯,在有水的情況下,拿起來,讓杯子中心對著上方的投射燈,用仰拍方式,後製成高對比的黑白照片,杯邊有齒輪形狀,就當它是時代巨輪囉!右上圖,是飲水瓶蓋,鑽石造形,讓投射燈光線集中在尖端,把手機對焦準備好,要按快門前再把扶著蓋子的手移開,趁它還站著時快拍一張。右下圖,則是甜點的盛具,吃完甜點後,把它擦乾淨,在桌上讓它旋轉時,再用手機拍下。這種記錄光影的方式,不只有趣,還可以訓練反應力和創意,您也可以找機會試試看。

經過這十篇文章分享筆者過去拍攝的黑白照片,大約150張左右,您覺得如何呢?是不是有衝動想拍攝這類照片?如果有問題,歡迎提出,筆者會盡可能解答。最後一張作品是20191009在東京台場裡面拍攝設計過的燈光與建築體的圖形組合,隋圓形的環狀設計(其實是圓形因拍攝角度變成隋圓形),有著在太空船裡看著外面的星空,中間兩塊不規則的物件,筆者是當它為黑洞的意思,很有趣的一幅畫。

點擊–> 黑白世界 可以列出其它相關文章喔!

如果您喜歡筆者的文章,歡迎按讚、訂閱和轉發,有您的支持,是繼續編寫的最大動力,感恩。

本文中分享照片在IG已發布的作品如下:

發表者:david.add65

My name is DAVID. I used to be an artist who played music and was also played by music. I am a full-time photographer. 我是DAVID,曾經是玩音樂也被音樂玩的藝術者,轉職專任攝影師。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