摩天輪的外形,大都採圓形結構呈現,不管怎麼拍,都很好看。主圖是2019年6月在日本神戶港拍攝的摩天輪(ISO-1600,F/5.6,1/20秒),這張照採直幅呈現水面倒影。之前分享過後製圖片,製作成電子賀卡(下圖),也是在同一地方拍攝,只是當時燈光變化成星狀。

摩天輪有一也有小,下面兩圖是瑜伽老師外拍,在台北市舊兒童樂園的小型摩天輪前拍攝,把這摩天輪當成背景,配合打坐形成一種穩定圓滿的感受(ISO-100,F/2.8,1/1000秒,EV-1.0)。


2017年6月在泰國Asiatique the Riverfront(河濱碼頭夜市)拍攝的摩天輪,一樣也是圓形造型,燈光的圖騰有其特色,更巧的是那一天月亮的位置,湊巧在摩天輪旁邊,一併入鏡(ISO-400,F/6.3,1/20秒,EV-1.0)。

之前分享過反射拍攝法的美麗華摩天輪,也是圓形結構。下面四張是不同日期和不同時段用手機拍攝。
麵包外型通常也是圓形,下圖是米奇圖案在麵包上,是2019年10月在東京迪士尼樂園裡,套餐裡的麵包。用手機機記錄一下,看起來很用心在製作,吃起來口感也不錯,雖然園區裡的餐點較貴一點,還好,沒遇到雷。

下面也是以外形是圓形的標的為主體拍攝的照片,下左圖的風車,葉片排列成圓形狀,2017年6月在泰國清邁小鎮拍攝(ISO-100,F/4,1/2000秒,EV-0.3)。右側兩圖是2019年10月在東京拍攝的觀光景點圓形戳記印章,上圖是晴空塔的印章(ISO-640,F/5.6,1/60秒,EV-0.7),下圖是明治神宮的印章(ISO-500,F/4,1/100秒,EV+0.3)。



建築結構體,也常見有圓形的幾合圖形,都是可以找出特色進行記錄拍攝。先來看看圓形窗格的作品,下面五張照片除了左上是在台南赤崁樓拍攝,其它四張都是在中正紀念堂捷運入出口的側門拍攝,筆者很喜歡在這裡花很長時間等候,適合的光線、適合的人類動態等做畫面的記錄。





建築體,具有圓形配件的物件,也可以當成拍攝主體。下列四張照片,有兩種不同的元素,圓形門環(兩張)在蘆洲李氏古厝拍攝。另一種圓形孔透射是在中正紀念堂拍攝,利用這圓孔作為近景,孔洞作為描述場景特色的有限範圍,有聚焦的視覺效果。




透過圓孔拍攝的人像作品,也是不錯的選擇,可以明顯聚焦在孔洞位置。下圖是在台南安平情定碼頭德陽艦上拍攝(ISO-200,F.2,5,1/200秒EV-0.3),透過砲孔拍攝臉部,是不是也非常有趣呢!

建築體除了配件是圓形可拍攝之外,還有裝飾用的建築附件,也可以當成主體拍攝,例如環狀式的裝飾,如下六張照片的上排左圖,是大稻埕河堤公園的物件,船舵控制輪,當時用手機拍下正在轉動的時刻。上排右側兩圖,則是在大佳河濱公園用手機拍攝環狀裝飾品。下排左上圖,是在新加坡烏節路旁拍攝(ISO-640,F/5.6,1/2秒,EV-0.3),環中的車燈處就是君悅酒店(2019年引發COVID-19國際傳播的一個重要點)。下排左下圖是在高雄駁二特區用手機拍攝,鐵製品結合成環狀體的裝置藝術品。下排右圖是在台中市議會旁的公園用手機拍攝,水平環狀網在太陽投射地上的影子,就是一個環狀圓形。






建築體圓形結構的裝飾物,例如下面上排左圖,是在台北花卉村拍攝(ISO-200,F/4,1/1600秒),利用圓形陶器的組合,變成一張笑臉,筆者檢拾旁邊掉落的緬梔花放在頭上再拍攝,非常逗趣的作品。上排右側兩圖,是在日本明治神宮拍攝門板上的圓形鏤空雕花,(ISO-500,F/5,1/20秒_1/25秒,EV-0.3)。下排左圖,是在泰國淡浮院拍攝的牆上裝飾品(ISO-400,F/8,1/20秒,EV-0.3),下排中間照片是在台中麗寶樂園,用手機拍攝天花板的裝飾品,下排右圖是日本清水寺園區內的一個神社,中間一個圓形的結構物,寫著神緣(ISO-100,F/4,1/250秒)。






以上都是利用圓形元素作為主軸的作品,這類場景在平常生活中,應該不難找到,您可以試著拍拍看,下一篇文章會帶您去看看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圓形元素。
點擊–> 圓形結構體 可以列出其它相關文章喔!
如果您喜歡筆者的文章,歡迎按讚、訂閱和轉發,有您的支持,是繼續編寫的最大動力,感恩。
本文中分享照片在IG已發布的作品或相似的作品如下:
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