圓形結構體(五)

DSC_7218_20201118

擬圓形的意境,也可以表達出圓滿又不失藝術感。主圖是香龍血樹(巴西鐵樹)的花苞,它的花序並不是像照片裡圓形放射狀,是筆者由花序頂端拍攝,才會有放射狀的圓形現象,這一張有格放(ISO-200,F/2.8,1-200秒,EV+0.3)是20201111在烘爐地旁的登山步道拍攝。

擬圓形的花朵很常見,和主圖一樣具放射狀擬圓形,俗稱粉撲花的美洲合歡,花蕊散開放射狀,由正面看它就像一個圓球體的感覺,非常美麗。下圖是20210103在新店天山公園拍攝(ISO-360,F/2.8,1/80秒,WV+0.3)

植物的花朵,有些會呈現奇特的形狀,也有不少是以擬圓形方式呈現,馬鞍藤的花朵,是以擬圓形方式呈現,因為花瓣連在一起,開花後就是一個帶有缺角的圓周狀。下圖是20200127在新加坡拍攝(ISO-100,F/4,1/320秒,EV+0.3)。別以為這是牽牛花喔,雖然都很像。

常見的牽牛花長這樣,下圖是在四四南村拍攝的銳葉牽牛,和上面的馬鞍藤都是旋花科,所以長得有點相似,牽牛花又有分成數種,所以要細分,就要拍攝更多特徵和細節,未來會整理相似植物的辨識方法和大家分享。

E_20210216_005154_DSC_2422

蜀葵的花朵,也是擬圓形,加上蜜蜂入鏡,活化了畫面。下圖是20210430在士林官邸旁拍攝(ISO-100,F/5.6,1/500秒)。

似如圓狀的植物嫩芽,也可以當成拍攝主體。筆筒樹也是常見的植物,它的嫩芽似如握拳般的形狀,拍攝起來具有活力感覺。下圖是在烘爐地登山步道拍攝(ISO-200,F/2.8,1/200秒,EV-0.3)。

蓮子料理,是常見養生品之一,它是荷花的果實,由花托發育而成孕育果實的結構是果托如下圖,裡面包含多數的果實,成熟後撥開就是蓮子。這個綠色半圓狀體,我們稱為蓮蓬,也就是沖澡用蓮蓬頭稱呼的來由,20190728在華山文創園區後方荷花池拍攝(ISO-200,F/4,1/250秒,EV+0.3)

除了上述植物,還有許多常見的花卉,也是以擬圓形方式呈現,之前分享過的如下左圖的大波斯菊和下右圖的石竹,都是屬於這類型的花形。

除了植物的擬圓形之外,生活中還有許多可見的物件,例如泡泡,下面三張照片是之前分享過的作品,泡泡在形成之時,形狀比較不一定會是圓形,但在穩定破裂之前,會有一段時間是呈現接近圓形。

早期用數位相機也拍了一些泡泡照片,最後一張是白天拍攝,其它是晚上使用閃光模式拍攝。拍攝泡泡除了形狀之外,它和環境的互動關係、泡泡的發展階段、還有表面的顏色變化,都是可以作為拍攝的要素。本來安排5月底要拍攝小朋友玩泡泡的專輯照片,因為疫情關係,只能延到8月底,屆時拍攝完成,再另外和大家分享作品。

泡泡很容易破掉,類似形狀比較不容易破的有氣球,氣球的外形也是很多變化,以接近圓形的作品如下面三張,都是在美麗華百貨用手機拍攝,球中有球,有表面反射,也有透視的效果。

和氣球有關,熱氣球當然不能放過,台東鹿野高台每天必辦的熱氣球盛典,筆者也曾到現場拍攝,除了用P900之後,也用手機拍攝不少照片,選這四張照片和大家分享,水滴狀也算是擬圓形,色彩還真豐富,特別是陽光斜射的效果,可以讓畫面更有活力。可惜今年不能前往拍攝,因為疫情關係,據說今年只限台東居民可以參加。希望疫情趕快穩定下來,可以結束這種極度受限的生活,讓我們可以自由地拍攝作品。

經過這幾篇文章的介紹,對於拍攝元素中的圓形,是否有較清楚的概念呢?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技巧和能力,只要不斷地拍,累積一定的作品之後,再來分析檢討,總會有進步的一天。相信您如果是初入門的攝手,看了這幾篇心裡一定有點霧剎剎,就像下圖一樣吧!這張是在日式餐廳用手機拍攝,再用後製拉焦方式呈現,盤子裡面是研磨過的黑白芝麻顆粒。拍照,不是只有專注在找尋元素或題材,還需要有些創意和後製能力,才可以讓您的作品更多元化,而不會只受限於拿起手機按下快門的兩步驟動作而已,別浪費您的人生,其實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創意想法,趕快拿起手機或相機,挑戰自己的極限吧!

點擊–> 圓形結構體 可以列出其它相關文章喔!

如果您喜歡筆者的文章,歡迎按讚、訂閱和轉發,有您的支持,是繼續編寫的最大動力,感恩。

本文中分享照片在IG已發布的作品或相似的作品如下:

發表者:david.add65

My name is DAVID. I used to be an artist who played music and was also played by music. I am a full-time photographer. 我是DAVID,曾經是玩音樂也被音樂玩的藝術者,轉職專任攝影師。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