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物篇-鳩與鴿

E_20210511_231754_DSC_8385

鳩與鴿同為鳩鴿科,體型相似,它們有一共通特點就是走路時頭部會快速前後移動,就像是一直在點頭似,最主要是因為視覺關係,當身體移動時,頭部會往後固定在原處,以便清楚看見周遭影像,再快速移到下一個位置,就像拍攝照片原理,一個點拍一張,快速換位置再拍下一張。【註1】主圖是今年4月30日在中正紀念堂拍到的金背鳩,下圖是它飛過去的追拍照。兩張在3秒相隔拍攝,來不及調整相機,都用ISO-640,F/4.5,1/1250秒拍攝。一般會誤以為它是鴿子,背部明顯有金黃色描邊的毛邊,非常漂亮,拍攝時接近黃昏,夕陽的照射使它更加亮麗。

20201118在中和四號公園,也拍到樹枝上的金背鳩,下午1點半左右的陽光,透過葉片間照射,不會太強,背景散景後,和翅面圖騰呼應,它也很配合,讓筆者慢慢拍(ISO-320,F/2.8,1/320秒),它應該也是習慣被鏡頭看了吧!

20170525在新店陽光公園園區做植物調查時,拍到一隻金背鳩幼鳥,不斷在原地快速甩頭,非常有趣,就用P900拍了兩張。左圖快門先設定1/250秒,清楚拍到眼睛剛好有在焦平上,但頭部的毛還是模糊,保留快速轉頭的視覺效果。右圖整個頭部都糊掉了,是筆者故意調慢快門值(1/125秒),結果可以變成頭部轉動速度夠快的一種錯覺。這兩張照片其它參數ISO-200,F/4.5,EV-0.3,快門相差一倍,效果完全不同。

20170608在泰國六世皇行宮拍到這隻野鴿(原鴿),站在牌子架上,似如警衛般眼神銳利地看著遊客,ISO-100,F/4.5,1/160秒,EV-0.3。

同一天在桂河大橋旁也拍到一隻火斑鳩(紅鳩),很可愛的模樣,毛色和一般的鳩不一樣,頭部灰色,身體是淡紅磚色。

2017年9月在新加坡植物園側門拍到一對野鴿,它們正在進行求偶後的互動,來不及拿出相機,只好用手機快拍幾張。當時看到已經是跳完求偶舞,前三張可以看到兩隻在親嘴,其實是公鴿張開嘴,讓母鴿深入嘴內吃它反芻的食物,算是一種愛的表現吧!經過幾次親密餵食後,公鴿就跳上母鴿身上,開始喬位置,準備進行授精。過程很快,但應該可以經常遇到,有機會您也可以留意看看。

2018年間在新店陽光公園和雙連捷運站外公園,也都有遇到野鴿在親親嘴的動作,感覺非常恩愛,據資料顯示,除非是人為干擾或自然死亡,不然,鴿子夫妻是廝守終生不離不棄。左圖是P900拍攝,ISO-100,F/5,1/400秒,EV-0.3。右圖則是手機拍攝。

20170914在新加坡植物園裡拍攝,三隻野鴿站在湖邊,兩隻同時一起轉頭,用P900在遠處拍下這一張照片,湖中有兩隻白天鵝(另一隻在湖中未入鏡)。

20201118那一天經過中和四號公園,剛好拍到這隻野鴿,它由花台上跳下時,兩翅高舉著地,剛好按下快門(ISO-250,F/2.8,1/8000秒,EV+0.3),沒多久,它就往右側飛走,繞過筆者右前側,就順便快速再拍一張飛行照片(ISO-180,F/2.8,1/8000秒,EV+0.3)。這兩張照片參數,唯一差異是ISO值不同,筆者當時有設定成自動ISO,S模式固定快門值。

20190621在日本京都渡月橋邊,拍到一隻野鴿在河邊堤上散步(ISO-200,F/4,1/1000秒,EV+0.3)。碎石子地面,搭上渡月橋當背景,和鴿子本身的色調都很接近。

20160910在中正紀念堂,遇到這隻野鴿,也不怕人,筆者拿著手機逐步靠近它,它都沒移動,一直盯著手機看著,發現它的頭上有一根矗立的小草,透空拍攝很清楚,按下快門時,它可能剛好眨眼睛吧,結果變成憤怒鳥的感覺。

野鴿毛色不是只有暗加灰,也有棕色加白色,變得非常華麗的感覺。下圖是在中和四號公園用手機拍攝。

點擊–> 動物攝影 可以列出其它相關文章喔!

如果您喜歡筆者的文章,歡迎按讚、訂閱和轉發,有您的支持,是繼續編寫的最大動力,感恩。

本文中分享照片在IG已發布的作品或相似的作品如下:

【註1】關於鳩鴿走路時頭會晃動的科學研究,可參考這篇網路文章:為什麼鴿子走路會搖頭晃腦?

發表者:david.add65

My name is DAVID. I used to be an artist who played music and was also played by music. I am a full-time photographer. 我是DAVID,曾經是玩音樂也被音樂玩的藝術者,轉職專任攝影師。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