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物篇-飛羽(一)

IMG_20181027_104058

飛羽(Feather)指的是身上前肢具有羽毛轉化成翅膀,它是具有兩隻腳的動物,前面分享了七篇和飛羽有關的文章,每篇介紹的唯一或相關的物種,這一篇會介紹筆者拍攝照片不多,且較少遇見的鳥類,有些物種名稱還未查對清楚,會採用統稱來表示。主圖是2018年在澳洲農場遇到開屏的藍孔雀,似乎是在歡迎到來的遊客,不斷轉動方向展示。下圖是它轉向後,拍攝側身的照片。

在動物界,通常雄性的外表都會比較鮮明艶麗,特別是在發情期會有比較特殊的色彩出現,孔雀開屏一直被當成幸運的時刻,它不開屏時,其實也很漂亮,看它頭上幾根矗立的羽毛,加上頸部發亮的羽色,非常搶眼(左圖)。下面三張照片是在台南頑皮世界拍攝,右圖兩張,是未開屏的藍孔雀,上圖較常見,下圖是純白品種的白孔雀,屬藍孔雀的白化品種。

原雞在人類生活中, 不管在那個國家,幾乎成為白肉的主要來源,在台灣很常見,在泰國也是,筆者在2017年於泰國六世皇行宮拍到草地上的雄性原雞,看起來和台灣的品種相同,一樣有雄壯威武的感覺。

同一地點也拍到一種鳥_Indochinese Roller亞成鳥【學名:Coracias affinis】,成鳥的羽色很漂亮,希望有機會可以再遇到它。放了四年時間在查對,在8月23日終於比對到體型一樣的鳥羽資料,因為是亞成鳥,比較不確定,剛好隔天在IG看到國外朋友分享這鳥種的成鳥,名稱和筆者查到是一樣,就把照片傳給他,請他幫忙確認,結果是真的被筆者找到了。一切都非巧合,雖然過了四年時間才找到答案,但這也是攝影的一種樂趣。【註1】

2017年9月在新加坡外拍時,也拍到兩種鳥類,左圖是白尾八哥,在台灣也很常見,不管對台灣或新加坡,它都是外來種,強勢生存適應力超強,會排擠到原生種的生存空間。右圖是鵲鴝(雌性),在樹上高歌,查了資料,這鳥和喜鵲習性很像,但體型小很多。

在台灣境內也拍過一些野鳥,下圖是在基隆河圓山段右岸拍到全黑毛色的大卷尾(台灣亞種),它先在河道旁的步道路燈上休息,用P900長焦段拍到它頭部特寫,之後飛到河邊的芒草裡,再拍一張。

20180115到中和市公所辦事,出來在前面的花園櫻花樹看到這隻可愛的紅尾伯勞,在它左顧右盼時,一不小心拍了四張。

2019年10月在澳洲旅遊時,拍到三種野鳥,第一種是家八哥,在公園涼亭上正在高歌,當時因天色較暗,距離較遠,用P900的長焦段拍攝,鳥身細節較不清楚,但仍可辨識是家八哥。據說在百年前澳洲引進家八哥是為了幫農作物除蟲,卻沒想到它還會破壞本土鳥的蛋與巢,造成一種外來種侵略的情況,後來只好開始撲殺,但也無法完全。右上圖看它高歌的樣子,日子過得還真爽的樣子。第二種是全身黑毛的烏鴉,在陽光下發亮的黑色羽毛,真的很搶眼。看它的眼睛,還真的有阿逗仔的感覺,藍眼,這個特徵有點讓筆者感到懷疑人生,它是小嘴烏鴉?考量是在澳洲拍攝,再查資料澳洲渡鴉是當地特有種,眼睛的特徵和筆者拍到是一樣,照片顯示有藍色,應該是陽光角度的關係。

第三種鳥的羽色真漂亮,那一天在黃金海岸海洋世界玩了一天,準備集合一起去園區餐廳吃晚餐,突然看到紐西蘭聖誔樹上有一隻漂亮的鳥,那時相機已收進包包裡,只好拿出手機快拍四張。回來後,開始在網路上比對,還好,它的特徵很特別,容易辨識,很快就找到答案:藍臉吸蜜鳥。

2019年7月陪新加坡朋友訪宜蘭,在龍漂埤看到許多野鴨(騾鴨),拍了其中一隻正在展翅拍胸的野鴨,毛色非常漂亮,花紋也很特別。根據資料顯示,騾鴨是在跨種配對的後代,不具繁衍後代的能力,就像騾一樣,但騾鴨卻意外在發達的社會環境中,成為主流的鴨肉來源。

今年四月在台南頑皮世界也拍到幾種鳥,下面兩種較少見的種類,左圖是藍喉皺盔犀鳥,正在吃水果,它先用啄由盆裡刁著往上抛,張開鳥啄接住空中的水果塊,很好玩。右圖是大嘴巨鳥,某種品牌的代表。這兩種外形較特別,也很漂亮,還有拍到其它物種,未來再分享介紹。

最後看看水中之鳥_企鵝。企鵝生長在冰冷的極地或是靠近極地的地區,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除了動物園,野外很難遇到它。但動物園有一個壞處,就是展示區通常會用玻璃隔開遊客,玻璃常有手痕或污漬,也常見有刮痕,也容易產生反射影像,有時候溫差大時還會有霧氣,對於觀看或許影響不大,但要拍攝就會有影響,所以筆者拍企鵝照片雖也不少,先挑下面四張分享吧!上排左圖,是20140524在台北木柵動物園企鵝館拍攝,黑腳企鵝(非洲企鵝),當時有機會把鏡頭貼在玻璃上拍攝,才避開反射影像的干擾。它又名非洲企鵝是因為它原生活地區是在非洲西南岸,由納米比亞到南非伊麗莎白港灣的島嶼都有它們的踪跡,這段海岸算是接近南極。其它三張是2018年在澳洲黃金海岸的海洋世界拍攝,上排右側兩圖是巴布亞企鵝,在它眼睛上方有一片白色羽毛,就像是白眉毛一樣,非常容易辨認,它是企鵝家族中游泳速度最快的品種。下排那一張是國王企鵝,長得就是非常貴氣的模樣,學術上又把它們分成兩個亞種,至於怎麼分辨,可能要請教動物學專家了。

點擊–> 動物攝影 可以列出其它相關文章喔!

如果您喜歡筆者的文章,歡迎按讚、訂閱和轉發,有您的支持,是繼續編寫的最大動力,感恩。

本文中分享照片在IG已發布的作品或相似的作品如下:

【註1】有朋友問筆者,拍了動物和植物,怎麼查對名稱。其實經驗比較重要,加上技巧性的網路查詢,有些還透過專業的朋友確認,不過,網路查詢的方法並不難,需要耐心和邏輯,未來再另外寫一篇經驗分享。

發表者:david.add65

My name is DAVID. I used to be an artist who played music and was also played by music. I am a full-time photographer. Concurrently serving as USANA global agent. 我是DAVID,曾經是玩音樂也被音樂玩的藝術者,轉職專任攝影師。兼任USANA全球代理商。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