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生動物(一) 

IMG_20190927_180427

觀察動物,除了動物園之外,在任何野地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動物,只要留心觀察,都可以有意外的驚喜發現。筆者在野地拍攝植物記錄,也常會遇到驚喜的一刻,快速反應記錄有趣的動物畫面。主圖是在中和四號公園遇到,當時正午陽光照射下,斑眼食蚜蠅停在欖仁樹葉上,有點反光吸引到筆者的目光,走過去拍攝一下發亮的食蚜蠅。

食蚜蠅種類也不少,在草地上經常可發現它的身影,個子不大,所以要仔細觀察,它飛行速度可以很快,但也可以很慢,下圖是它在飛行有點空中停頓時,拍攝的照片。

IMG_20180415_103051

常見的蒼蠅就比食蚜蠅大多了,在新加坡時,發現正在交尾的肉蠅(麻蠅),長得和台灣的蒼蠅一樣,快拍一張疊合交尾的照片,查了資料才發現,原來肉蠅分布在全世界,難怪很面熟,它雖然在人類生活環境中是屬不討喜的生物,但對於環境而言,卻是清潔隊的角色,幼蟲專吃腐肉,在食物鏈中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。

IMG_20170922_140203
動物攝影

果蠅的種類也是很多,身材有大有小,在新加坡遇到東方果實蠅,正在落果上扎針產卵。當時看它很認真在作業,不急著飛走,所以就用相機拍一張(左圖),再換手機也拍一張(右圖)。

在日本大阪的阿倍野觀景台上,樓高60層的位置,窗外突然看到一隻昆蟲停在玻璃外休息,當時外面有風在吹,它並沒有被吹走,真厲害,剛好在拍風景,就順便記錄一下它的身影。

2019年3月在墾丁白沙灣拍攝後,等候夕陽到來之時,先休息片刻,坐在沙灘旁的木板上日光浴,突然發現一隻葉蟬飛過來,停在旁邊,陽光角度不錯,就隨手記錄這一刻的畫面。

IMG_20190322_102730

2017年在新加坡山林步道,發現一隻長像較不同的昆蟲,拍攝下來後,一直還沒比對到名稱。黃色加一點黑色的配色,腹側有白斑點,也蠻搶眼。極有可能是某一種螽斯的若蟲,網路資料較少,未來若有查對到正確名稱,再來補正。

IMG_20171012_132649

2017年在新加坡靠近聖淘沙旁的紅山,發現一隻短角異斑腿蝗的終齡若蟲,身上布滿很多黑點,前胸身側有一條明顯白紋,先用相機拍一張(左圖),剛好陽光出現,照在它身上,再用手機拍攝一張(右圖)。有陽光幫忙打光的照片,確實會比較好看一點,雖然是用手機拍攝。

蜻蜓是環境保育的一種指標性生物,在減少使用殺蟲劑後,慢慢地數量又多了起來。下面五張照片,除了右上圖是在三芝農場拍攝,其它都是在新加坡拍攝。大部分的蜻蜓較怕生,所以一靠近時,它很快就會飛走,三芝那一隻是用中焦段拍攝,離它有一段距離。其它新加坡拍到的紅蜻蜓,倒是不太怕人類,就算是用手機靠近它,在五公分距離拍攝,它都不會飛走。

木柵動物園除了觀察圈養動物之外,也可以順便觀察非圈養的野生動物,左上和右上兩圖是同一隻泥大蚊,這也是很常見的動物,不太怕人,可以大方靠近它拍攝。右下和最下面是同一隻褐脈露蟴,它先停在葉片上休息,拍了一張照片後,一隻黑巴達姬蜂飛過來搶鏡頭,停在褐脈露蟴旁邊合照。

點擊–> 動物攝影 可以列出其它相關文章喔!

如果您喜歡筆者的文章,歡迎按讚、訂閱和轉發,有您的支持,是繼續編寫的最大動力,感恩。

本文中分享照片在IG已發布的作品或相似的作品如下:

發表者:david.add65

My name is DAVID. I used to be an artist who played music and was also played by music. I am a full-time photographer. Concurrently serving as USANA global agent. 我是DAVID,曾經是玩音樂也被音樂玩的藝術者,轉職專任攝影師。兼任USANA全球代理商。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