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蓮_蓮城蓮花園

E_20211004_095126_DSC_9803

旅遊記錄美圖分享

以攝影角度為主軸,介紹個人的旅遊歷程,說明探尋美麗景色和配合光線的要點,供喜歡拍照的朋友們參考。

位於吉安鄉南華五街的蓮城蓮花園,是專門種植蓮花的場域,大部分都是齒葉蓮花品種,最大池裡也有大王蓮。是個放鬆休閒的好地方,園主很好客,不收門票,還提供蓮花茶給遊客品茗,沒有壓力,園區裡可以自由走動賞花。主圖就是在最大池裡拍攝的向陽蓮花,當時已近正午,太陽角度可以在蓮花下方呈現反射,非常亮眼。

在最大池的池中步道,找到另一朵可以拍到太陽反射星芒和倒影的花,和主圖不太一樣的是多了一些小小星芒在周邊。找尋這種細小差異的角度,動作要快,因為地球一直在轉動,每過一分鐘,可能原有的小小星芒因為陽光角度變了,就會不見。

下圖的星芒更多變,有一有小,因為池面被風吹動水波搖曳造成,機會難得,看到雙花就快找到角度拍下這一張。因為接近正午,拍攝時相機必須和池面幾乎垂直,也就是必須把手伸進池面上,單手抓相機拍攝,這要很小心,別讓相機跳水了。筆者習慣會把相機背帶繞個圈綁在右手腕上,除了可以增加穩定性,也可以在這種特殊需求時,防止相機掉落的意外。

如果角度不對,池面就不會有倒影,也不會有太陽反射的星芒,下圖的角度剛好是相反,所以和上面有星芒的照片,看花朵的影子就知道方向不對。

和前一篇韭菜花田的拍法一樣,找一朵花當主角,其它當背景,來個大合照吧!蹲下來在池邊這樣拍,還可以拍到花朵的倒影。

下圖的背景是鯉魚潭方向的銅門山吧!白雲還掛在山腰上,以它為背景再拍一張蓮花池的照片,真的是好山、好水、好風景。

除了齒葉蓮花之外,最大池種植也有王蓮(俗稱大王蓮),平貼水面而長葉片直徑可以長到1~3公尺,100公斤承載的能力,一般人坐在上面都沒問題。可惜它的花是夜開型,白天它會閉合休息。下左圖就是閉合狀態的花。右下圖的花苞正由水中挺起,應該是拍攝當晚會出水開花。它的新葉也是由水中慢慢挺向水面,像貝殼狀很可愛,到達水面後,才慢慢展開成圓形狀。

園區裡,不只種植蓮花的植物,在池邊也種了烏桕,結果初期,蒴果還是綠色,必須等到熟果期,迸開後露出種子三顆時,會有趣味性的畫面。它的葉片半透光,在逆光下拍它的葉背,非常漂亮。

在入口處的池邊,有大水盆裁種了兩種莕菜,印度莕菜純白花冠裂片帶著長絲蕾絲般的樣態,具有華麗感,通常是種植在水盆或池塘裡。下左圖故意曝光較多,突顯花朵中間的五根花蕊,也讓白色裂瓣更加清新亮麗。

另外一種是龍骨瓣莕菜,花朵極小,比粒大一點而已,名為龍骨瓣是指花冠裂片中間有一突起如龍骨。這兩種莕菜都是同科(睡菜科_Menyanthaceae)浮葉植物,莖細長可以讓葉片隨著水位高低而平貼浮在水面上。但上圖拍攝到的印度莕菜葉片似乎有不少都抬出水面,可能是水盆中的空間不足,植株數量較多,相互擠壓而形成抬高的現象。

這裡不只有花可賞,還有玫瑰石加工,筆者剛好遇見師傅在加工,情商拍攝他打磨玫瑰石過程,在高速轉動的磨光過程,徒手拿著玫瑰石卻不會傷到手,真厲害。

筆者在園區裡待了一小時左右,幾個池繞著看著,終於找到白色的蓮花,唯一一朵還在開花狀態,觀察它的葉片,邊緣也是具有鋸齒狀,但比較沒有那麼明顯,應該也是齒葉蓮花。趕緊拍攝後,收拾相機準備離開園區轉往下一目的地,離開前向園主打聲招呼,感謝他大方提供這麼棒的休閒好去處,下次有機會一定會再來拍攝和品茗。

如果您喜歡筆者的文章,歡迎按讚、訂閱和轉發,有您的支持,是繼續編寫的最大動力,感恩。

本文中分享照片在IG已發布的作品或相似的作品如下:

發表者:david.add65

My name is DAVID. I used to be an artist who played music and was also played by music. I am a full-time photographer. Concurrently serving as USANA global agent. 我是DAVID,曾經是玩音樂也被音樂玩的藝術者,轉職專任攝影師。兼任USANA全球代理商。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