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衡的重要性

免責聲明
本站文章由日常經驗印證所閱讀的知識,進行整合分享,僅供日常保健參考之用途,不代表任何直接或間接或暗示性指引,未經政府食品藥品管理署(簡稱食藥署)評估、審查。所呈現與健康保健有關的文章內容,請讀者們勿以其為代替醫生的診斷、治療、治癒或預防任何疾病,您如果想要開始進行健康管理或是身體有任何不適,建議應尋求醫學專業管道進行評估與診治,特此聲明。

因果相對

陰陽調和

這整個宇宙是一個磁場平衡穩定的大環境,如同易經平衡論的原則,不論從事各類專業或活動,例如:學醫、從事美食、與人溝通……,如果可以瞭解易經的基本原則,對於人與人,事與事,都能有比較和諧與平和的發展。易經的法則之一,一陰一陽,陰陽調和、平衡,即符合正道。【註1】

美食,必須滿足靈魂對美食的期望,也必須滿足人體對營養的需求,若無法同時滿足,則於兩者間取其平衡,最佳建議會是以人體需求營養為主,對美食的期望或慾望,是可變動,也可調整。

道之平衡

從下列幾個例句,可以看出來平衡的重要性,如果失去平衡,得到的結果,會是反向平衡的惡果。

廚師懂得美食,缺乏營養知識,就會讓餐食營養失衡。
民眾想得美食,缺乏營養知識,就會讓營養吸收失衡。
醫師只顧醫術,悖離醫道,就造成慢性疾病無法治癒。
民眾沒有負起自己的健康責任,而把責任的天平推向醫師,就造成不健康餘命變長。

醫道,理應遵循著易經陰陽法則。一個疾病,有表有裡(有表面的症狀,有根本的原因。)。醫療的方法如果只看表面的症狀,就會陰陽失衡,病就不會好。一昧地施打疫苗,沒有充分的營養補給,也會造成陰陽失衡,最終只是整體免疫力下降,反而失去防護效果。

身體的平衡機制

身體具有調節平衡的功能,例如:如果有一眼失去功能時,身體會慢慢調整視覺重心和身體協調性,但是,常見的是身體支撐骨架為了達到調整後的平衡,極可能會變得歪斜,身體外部的呈現因此跟著改變。下圖是家父因車禍受傷,右眼窩撞擊後變形下陷,雖然變形量不大,但已失去原有平衡狀態,醫生做了一些檢測後,表示可以用開刀把變形調整回去,但沒有辦法百分之百回到原位,加上家父年事較高,有開刀的風險性,最後決定交由身體自己去適應調整,經過十年時間,他的行走都需要輔助器,身體也因為視覺上平衡變化而跟著身體歪斜。

IMG_20161228_000145

如果深入身體內部來看,也有這樣的機制,例如血糖升高了,就會有平衡血糖的機制(增加分泌胰島素),可是,如果持續血糖不降,胰島素不斷加量生產,慢慢地就會進入到疲勞狀態,也就是胰島素阻抗的階段。若是再不處理血糖升高的源頭問題,接著就會進入糖尿病的階段,需要藉助醫生的治療。當進入到治療階段,現代醫學也無法保證能夠恢復原有健康,在現代醫學觀點中,慢性疾病就像上面物理性改變而無法回復正常。此時,身體機制會一直找尋可以平衡的方式,不斷由身體各處找資源應用,所以,有些慢性病患,在經過多年時間,慢慢會有一些併發症出現,原因就是基本需求的營養,已被身體平衡機制抓去用在源頭的地方。

延伸學習

失傳的營養學-04-3-搞錯了身體需要的原料

失傳的營養學-04-4-為什麼今天的醫學對慢性病束手無策

【保健大聯盟】誰說慢性病不會好 (免費共學講座)

【註1】主圖是筆者在舊空總園區拍攝時發現榕樹常有的一種平衡現象,它為了延伸,擴大生長的範圍,走出原有的位置,就會在橫向生長的枝幹,將下垂的氣根轉變成支撐的枝幹,也能兼做吸取土地養分水分的管道,這也是一種大自然的平衡機制。因為橫向生長的枝幹,離原有根部愈來愈遠,水分和養分輪送會經過更長的路徑,為求生存,自然就會有這種變形的方式來解決平衡的問題。


發表者:david.add65

My name is DAVID. I used to be an artist who played music and was also played by music. I am a full-time photographer. 我是DAVID,曾經是玩音樂也被音樂玩的藝術者,轉職專任攝影師。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