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唐老師發表一篇和頻率有關的瑜伽文章,回想到之前寫過的基本概念文章:影音親密關係、純聲音世界、純影像世界,這三篇文章的基礎都是和頻率有關聯。頻率是物理名詞,一秒內振動多少次的意思,表示單位是Hz。在聲音世界裡,Hz數值代表聲音的高低;在影像世界不同數值則是代表不同的顏色。音階由七個音組成和彩紅分顯出七種顏色,都是頻率不同的物理現象。人體經由耳朵與眼睛接收不同頻率訊息,在大腦裡會呈現出對應音高和顏色的知覺。

上圖例只是針對頻率在影音世界呈現巧合的差異現象,不代表顏色和音高的絕對關係,表達頻率在影音領域中的影響。身體除了聽閱的感官知覺之外,還可以透過皮膚(或身體)對空氣振動頻率的感受,例如一陣陣的風或是地震,是一種身體對振動的感受。一般人耳朵只能接受到20 Hz~22 kHz的聲音訊號,地震的頻率有時候只有10 Hz以下,通常只有幾個 mHz(千分之一Hz),無法由聽覺來感受【註1】。十二平均律以440 Hz音高作為基準音,有絕對音高能力的朋友,他們對於440 Hz的感受是異常精準,同理,轉換成影像世界時,也有人具備絕對色彩的感受能力,頻率對顏色的影響,基於波長的不同,在折射時的角度也會隨之變動,產生折射後不同的顏色【註2】。
多年前在台北曾展出一項地景聲音裝置藝術作品,是藝術家利用衛星對地表持續掃描高度變化的訊號,轉化為聲音頻率高低變化,即時透過喇叭播於出聲音,因為地球自轉掃描點高度會不斷變動,聲音也跟著變化,印象中當時展示說明有一關鍵詞【Soundscape of Earth_地球聲景】【註3】,用它在網路上搜尋,可惜沒找到相關展出資訊可供各位參考。筆者曾經透過聽診器貼在樹幹上,特別是大雨過後,可以聽見樹幹裡的水流聲,利用這聲景現象轉錄後作為音樂創作元素。
在唐老師一文中提到環境體的頻率,對人體感受上的影響,是基於心靈的角度來探討,回顧多年前曾參與冥想音樂製作的案件,製作人提出一種理論是基於固定頻率的音高,以此頻率為主要編組而成一首長時音樂,具有心靈上的放鬆作用,在其刻意安排段落和速度下,引導聆聽者的心靈導向,而這種感受,比耳朵和眼睛的感受更抽象化,所以,需要有人在旁指導,效果會比較好,因為心靈上的感受能力,也是需要經過學習。

上圖是百貨公司絲巾展示,聯想在服裝上的裝飾配件,若是色彩搭配得宜,可以表現搶眼或和諧的主體,這就是由穿著者身上散發出頻率的第一眼社交感受,說明了為什麼參加正式的社交場合,常見衣著精心打扮的畫面。
黑白照片,重點在呈現線條和光度變化,只有明暗對比沒有色彩,已超乎頻率的作用影響,這類照片主要是曝光量的控制,幾何圖形的構圖,於固定ISO之下,由光圈與快門互相配合的結果,留待其它文章再深入討論。


如果您喜歡筆者的文章,歡迎按讚、訂閱和轉發,有您的支持,是繼續編寫的最大動力,感恩。
【註1】建議深入閱讀:來自地球的聲音,地球神秘的哼鳴究竟源自何處!科學家解惑!
建議閱讀這兩篇文章,可以理解地動的聲音原理和科學的研究。
【註2】建議深入閱讀:可見光譜是一篇基於科學的簡易說明,易於閱讀和理解。
【註3】透過 【Soundscape of Earth】或是【地球聲景】在GOOGLE裡搜尋,可以找到不少和聲景有關的資訊,其中也有免費資源可下載聆聽,或許,可以找到適合自己播放在瑜伽進行時當作背景聲音。
【後記】主圖除了色彩較豐富,主角金剛鵙鵡的聽力也不錯,當時拍攝時,我輕輕出了一點聲音,它就轉過頭來找尋聲音來源,按下快門完成這張照片。這算是利用頻率物理性進行拍攝的範例吧,所以選這張當主題配圖,非常適切。
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