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層應用(合成圖像)

IMG_20191119_141747

同樣再來談談圖層疊加,也可以說是合成圖像,原理就是重複曝光。這三個名詞談的範圍大都相同,重點在合成要有理,不然看起來會怪怪。前一篇提到煙火範例是常見現場重曝,或是拍攝後進行圖層疊合後製。夜景的合成也是很常見,主圖的底圖,是2019年10月在東京晴空塔上拍攝的夜景(ISO-640,F/5.6,1/6秒,EV-0.7),當日剛好滿月,月光撒落在河道水面,只是原圖的月亮太小,要清楚拍到月亮,城市燈光又會太暗,所以只好以地面燈光為主,再加以後製,把先前(20190219下圖)拍過的月亮照片,縮成適合大小,貼在原來月亮的位置,再把月亮表面糊焦一點,這樣合成起來,比較合理化。

同樣合成月亮的夜景照片,舉個早先的搞笑作品,一看就知道是合成。不合理之處在於焦平位置有衝突,加上水面倒影也不太合理。底圖是手機在二二八和平公園拍攝,月亮是用P900拍攝的存檔。

後來再把不合理的地方稍加修改,讓月亮有點失焦,水面也加了倒影的光影。但是看起來,還是感到月亮有點誇張。當時為什麼會做出這麼搞笑的照片?那時也不知是誰開始起頭做出這種誇張的合成照片,一時興起就跟風玩一下。

前一篇提到在前景加上馬纓丹的例子,就有比較合理化,看起來不會有衝突感。

再舉一個合成的範例,2017年在圓山花博園區,中山北路上方的天橋拍攝飛機,把手機固定在一個位置,等飛機接近時,拍了三張照片,再把這三張合成下圖,就像有三台飛機接續飛行。

下圖也是合成照片,底圖是在三創拍攝的雪花裝飾,先把雪花做了色彩變化(原本只是白色),再用一張拍壞掉的光軌照片,改成黑白色調,再保留光度,透明度改成50%貼在底圖上,就完成下圖作品。

E_20210117_003540_DSC_0290

下圖利用貼了三層同一張照片,主要是提高暗部的亮度,讓雲看起來更加立體感,唐老師有要求這張不露臉,所以在人像部分維持原來逆光下的亮度,留意一下左側的遊客,是不是也有立體感呢?其實這有利用到立體面的原理,三張同樣的圖片,在保留亮度貼上時,都有稍微往右移動一點點位置,才能有層次更明顯的立體感覺。

本文提到的合成,比先前圖層疊加更複雜,但可展現的視覺效果更豐富,各位可以試試看,能否創造出有趣又有看頭的作品。

如果您喜歡筆者的文章,歡迎按讚、訂閱和轉發,有您的支持,是繼續編寫的最大動力,感恩。

以下是本篇文章在IG已發布分享的連結,歡迎按讚和追踪。

發表者:david.add65

My name is DAVID. I used to be an artist who played music and was also played by music. I am a full-time photographer. Concurrently serving as USANA global agent. 我是DAVID,曾經是玩音樂也被音樂玩的藝術者,轉職專任攝影師。兼任USANA全球代理商。

有一則關於 圖層應用(合成圖像) 的留言

迴響已關閉。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