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物篇-鷺與鶴 

DSC_1771_20200229

鷺鳥也屬於鵜形目的鳥類,在台灣常見有夜鷺、黑冠麻鷺、蒼鷺、大白鷺、中白鷺、小白鷺、夜鷺、黃頭鷺等。除了黑冠麻鷺之前已分享過,其它筆者有拍攝到的物種, 一併在本篇文章分享。鶴鳥和鷺鳥雖然分屬鶴形目與鵜形目,體形相似,但大部分鶴鳥體型(展翅後)比鷺鳥大,它們的腳和頸都很細長,只是在飛行時,鷺會把項部彎曲成S型,鶴則會伸直頸部。

主圖和下圖是20200228在台北木柵動物園拍到的同一隻黃頭鷺,主圖是頭部特寫,下圖是全身。它站在小池裡過長沙植株群裡,動也不動地等待,或許在等著有小魚在它身邊游過吧!

在都市公園有水池或河流的地方,現身率很高的夜鷺,它的外型和黑冠麻鷺很像,但羽色不同,這種鳥台語叫做暗光鳥,因為它主要活動時段是夜晚。但白天都可以看到它在水池、塘、或河流區域出現,只是它常常會呆站在一個地方很久不動。下面三張照片是在新店陽光公園拍攝,置身於五重溪流裡的夜鷺,正在等待食物送上門,結果一不小心,差點滑倒掉進水裡,看它立即張翅把身體拉出水裡。剛好筆者在觀察它,相機也準備好,所以拍了幾張過程的照片。

2014年5月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的水池,也拍到夜鷺,當時主要用小型數位相機拍攝,還好在池邊很近,可以拍得清楚。它最大特色就是頭部後方有兩三根白色長羽毛,很突出,背部和頭頂是暗藍色的毛色,其它是白色羽毛。

小白鷺也是因為環境優化後,數量逐漸回升,現在也很常見於都市範圍,下面四張是20180213在中正紀念堂的水池裡用P900拍攝,它可以站在池裡鐵支架上,耐心等待,準備捕抓小魚。前三張是同一位置拍攝(背景有一隻夜鷺),最後一張筆者繞往池塘另一邊拍攝,它還沒離開那根支架。

通常有小就會有大,大白鷺和小白鷺看似很像,但仍有些特徵不同。鳥啄顏色是不一樣,小白鷺是黑色鳥啄,大白鷺則帶黃色,腳趾的顏色也不相同,小白鷺顯現黃色的腳趾,大白鷺則是和腳一樣全黑。兩者黃色顯現的位置差異剛好相反。再來體型也有一和小的差異,下面的照片是20180307筆者在新店五重溪流域植物調查記錄時,巧遇一隻大白鷺在草地上找尋食物,就蹲下觀察順便拍了一些照片。挑選下面八張照片和大家分享,看它在突襲土裡的昆蟲時,用盡全身力氣般地一頭往土裡鑽的模樣,好像是插進土裡再也拔不出來的感覺。最後一張兩隻對望的照片,是鏡射後製,蠻可愛的畫面。

2018130那一天,筆者到淡水外拍,順便欣賞一下夕陽,說時遲那時快,一隻大白鷺原本站在碼頭邊,突然張翅起飛,還好當時相機是在備機狀態,立即拍了一張起飛的畫面,按下快門時它剛好張開嘴巴大叫一聲,有點失焦,但卻也不失整體感覺_【天黑了該回家囉!】

2020年初在台北木柵動物園拍到大紅鶴,就在入口處的廣場邊,一大群,非常顯眼。有時它們會合唱,此起彼落地一搭一唱,聲音宏亮如銅管樂器,很有趣,動作也很多樣化,筆者挑了兩張和大家分享。左圖是單腳站立的休憩姿勢,右圖剛好兩隻面對面時,結合成一顆愛心的畫面。

最後一張較難得拍到的畫面,是20180221筆者在基隆河上中山北路的橋面等候拍攝飛機,看到下方河邊有一隻鳥,以為是大白鷺,用P900的152mm焦段拍到下圖,才知原來是蒼鷺。體型和大白鷺差不多,但毛色的分佈就有差異,但距離一遠,光線不足時,很容易誤認,這算是幸運撿到的一張照片。

點擊–> 動物攝影 可以列出其它相關文章喔!

如果您喜歡筆者的文章,歡迎按讚、訂閱和轉發,有您的支持,是繼續編寫的最大動力,感恩。

本文中分享照片在IG已發布的作品或相似的作品如下:

發表者:david.add65

My name is DAVID. I used to be an artist who played music and was also played by music. I am a full-time photographer. 我是DAVID,曾經是玩音樂也被音樂玩的藝術者,轉職專任攝影師。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