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的身體具備許多機能,在正常運作下,生活中可以幫我們做很多幕後的協調工作。或許,這樣說明,還過於籠統,用筆者過去工作經驗來說明其中一項機能[聽覺–純聲音世界],主圖選用喜鵲照片,您應該不陌生,因為近年來喜鵲已適應都市圈的生活,與人類共存,周遭只要有綠地,很容易發現它的身影。您聽過喜鵲的叫聲嗎?很響亮的嘎嘎聲音,帶有一定的節奏感,有人會覺得是噪音,但仔細聆聽,可以判別不同情況下的不同叫聲。白頭翁也是一樣,早晚的叫聲不一樣,北部和南部的叫聲也有點差別。可以請谷哥播放這兩種鳥的叫聲,或許您會突然發現,生活中已經習以為常的聲音,原來就是它們的叫聲,如果是這樣反應,表示您的聽覺機能還是正常。如果您聽示範後,還無法從生活體驗中找到這類聲音,除非周邊都沒有它們的身影,那就是您已經忽略掉這類聲音,無法察覺聲音的存在。
聽覺是身體機能的其中之一,我們耳朵把收集聲音訊號傳遞到大腦的運作很神奇,有時候,某些聲音是平常一直存在,可是您的大腦刻意把它屏蔽當做沒聽到,就像上面的例子,或是被嘮叨久了當做沒聽見,各位應該知道筆者指的是什麼狀況了吧!您一定也有這樣的經驗,不喜歡聽的聲音,在無法避開時,會刻意當做沒聽到。像主圖這種都市鳥,叫聲很常見,但或許已經被很多人刻意當做沒聽到,因為很多朋友說它很吵。這是身體機能的一種表現,如果您可以做到這樣的境界,表示您這部分功能的運作是正常,因為這是由心理控制生理的結果,透過這種訓練,把原本忽略的聲音感覺找回來,就是在活化聽覺機能。
如果生活中有些細微的聲音,例如時鐘的滴答聲後面,秒針移動的細微聲音,或是手機充電時的電流聲音,可能有些人會聽不到,而聽不到的人,有部分是像上一段所說的心理控制生理的自動屏蔽效果,但也有人是因為生理機能退化,聽不到這部分頻率的聲音。您可以用這個簡單的方法試著湩化聽覺機能,如果沒有效果,可能是聽覺有生理上的問題,請向專業醫師咨詢如何處理。
通常,在習以為常的慣性運作下,人體機能會被心理所影響,只要除去這個屏蔽,就可以恢復正常。但如果因為久而不用,變成慣性後,或許可能轉變成生理上的問題,那就可惜了。為什麼久了不用會有問題?想想看,以機器而言,久不運作的部分,是否容易卡污積碳,放久了硬化或固化就很難救。電子產品也是,放著很久不用,電子零件可能受潮而退化,變成故障品。所以,平常就算不使用,也該定期保養一下,電子產品,只要固定時間讓它通電運作一下,至少可以免除零件受潮退化的問題,聽覺的保養也不難,除了避免長時間使用耳機,或是長時間待在大音量的環境,偶爾到野地裡,聽聽大自然細微的聲音,讓您聽覺機能可以活化,享受全頻率的聲音SPA,以免機能提早老化。【註】
機能的維持,一定要適量補充適當的營養,否則營養失衡後,身體機能就會開始降低,慢慢地身體就會出現一些問題,未來會接續寫一篇營養失調的危機和大家分享。
【註】耳朵機能老化,最明顯的是在高頻的訊號接受能力會因年齡而降低,有人說這是不可逆,但必須借助醫師判定,或許大部分的人是可逆,因為心理因素造成。
備註:雖然健康的話題,在網路上文章非常巨量,和大家分享新系列文章【健康的生活】,是基於筆者最近一年的親身體驗,包含筆者對健康的看法,吸收的新知,和調整身體與生活習慣的親身體驗記錄,不定期發布的小文章。如果身體有病痛不舒服,還是要先向專業醫師咨詢,本文僅供參考,希望大家都能有健康的身體,享受更多美好的生活。您可以訂閱本站,如果有新文章發布,會同步通知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