死亡只是推開門,進入另一個空間。 Death just opens the door and enters another space.
說明
思索
仁慈是好的正向情感,但有時卻會變成是一種現實與殘酷的代號。
新語
本文啟發來自人文講堂的一則由陳秀丹醫師主講的影片【20211106-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】,全長24分鐘,重點在講述人類在接近死亡時的一種尊嚴與醫療權利。我們先認清死亡其實只是一種存在型態的轉變而已,就像主圖一樣,推開門進入另一個空間的概念,死亡沒什麼好畏懼,每個人都會遇上這個關卡。通常,排除在家自然死亡或意外事故當場死亡之外,大部分都會在醫院裡等死,重點在人權的立場上,要如何面對這一段最後一程的時間。
因為生命都有終點,我們應該先建立一個隨時轉入另一空間的準備,事先規劃好自己在最後一程要怎麼渡過,愈來愈多人接受DNR(Do Not Resuscitate_不實施心肺甦術)【註1】的概念,不做無效的醫療要求,保留最後的尊嚴,在病人自主權利法的保障之下,每人都可以選擇在特殊狀況下,不插鼻胃管、不使用抗生素、不使用呼吸器等非常急救措施。站在子女立場或許會想孝順父母,通常會要求急救留住一口氣,但在無效醫療的過程中,除了家屬等待時心裡的煎熬,消耗著醫療資源,同時也讓患者身受更多痛苦【註2】。該走就讓它自然發生,不要刻意去改變生命歷程。建全自己心態後,就可以先向殘酷的仁慈說聲再見,留下盡是美好生前的回憶給家人,最後一程能不受太多痛苦。
由這支影片,我們可以先來思考一個問題,在進入最後一程之前,不管您活到幾歲,如果可以保持健康身體,不需接受旁人的協助和照顧,自主到處走動,自主生活,不是很有尊嚴的樣態嗎?身體機能都會有老化的一天,但是在進入老化前的階段,透過適當的保養,是可以擁有健康的身體和生活。影響這些結果,都會是您自己的抉擇。趁此機會重新檢視一下自己身體狀況,看看【身體是銀行】裡的存款還有多少呢?
主圖照片資訊
主題 | 請推開 |
拍攝地點: | 華山文創園區 |
拍攝日期: | 20211015 |
拍攝器材: | Nikon Z6 + Nikkor Z 24-70mm F/2.8 S |
基本參數: | ISO-400, 1/60s, F/2.8, 70mm |
發想理念: | 街拍記錄 |
註:新系列寫作_思索新語,是由世說新語採諧音而來,思索的意思也是我們要善用思考,用新世代的角度來解讀。電子卡採用筆者拍攝的照片為底,加上自己撰寫的短句製作而成,畫面呈現別於一般網路請安圖,每張作品的短句同時也盡可能翻成適切的英文語句,因為如果用中文字句讓GOOGLE直譯給外國朋友看,可能會有誤差。如果您喜歡,歡迎轉發給朋友,當成是心得分享的概念,和朋友一起共享這心靈SPA的精品。筆者自2013年開始,不斷撰寫許多短句,是在退下教職後,再次整理教學時期的種種際遇經驗,逐漸累積。未來會持續分享這類文章,您可以訂閱本站,如果有新文章發布,會同步通知您。
【註1】衛福部健保署的新聞稿【健保卡註記DNR了沒?】
【註2】在影片中陳醫師有提到一個立場不同角度思維,無效醫療的急救是仁慈嗎?值得深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