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位化很方便,一不小心都不見。 Digitization is very convenient, and it disappears if you are not careful.
自千禧年全世界渡過第一個似如難關的發展關卡後,數位化環境與數位生活型態愈來愈普及,人手一機的時代慢慢擴展到世界各地,手機的系統,雖然和平常使用的電腦系統不同,但原理都差不多,同樣都是用[0]和[1]作為基礎的電子運算器。數位化有很多好處,優點也非常多,但不代表沒有類比的危害,其實發生災難時,數位遠比類比會嚴重很多,而且,能夠被救回的比例,數位遠比類比低,數位資訊就算要救回,成本也會非常高昂。數位環境中一直都存在駭客攻擊的威脅,駭客攻擊不一定是想拿您的資料去變賣或做什麼用途,有時候,純粹是惡作劇,有的是單純搞破壞,直到最近幾年,虛擬貨幣盛行後,網路交易無形化,讓駭客更容易取得贖金。因此,開始發生鎖死檔案的勒索事件,而且是世界性全面不斷的發生,甚至不乏付了贖金還得不到解鎖的惡例,賠了夫人又折兵,欲哭無淚求償無門。在數位環境中存在的資訊,不論是文件檔案、照片、影片、各類帳號密碼或是虛擬貨幣,都可以通稱為數位資產,這些都同樣存在被入侵的威脅,不容小覷。
像主圖是筆者社區曾貼出的一份公告,有住戶因為遺失手機(外接硬碟),未做過其它備份,只能被動地求助貼公告協尋,後來也沒找回,懊悔不已。
筆者不希望周邊朋友遇到這類事件,經常會提醒一些基本的數位資產管理概念,雖無法完全隔離駭客的攻擊,但至少可以保住既有的數位資產,萬一被鎖定後,自己回復資產的成本非常低,操作也不難;但仍有些朋友不當一回事,或許是他認為這些存在手機裡或電腦裡的資料是不重要,果真有這麼豁達的心態那就無所謂,但大部分的人,對於自己擁有的數位資產在不幸失去時,往往都會悔不當初,有些人還急著花錢要找專家救回,曾有一位朋友就是這樣,花了快十萬元去救回十多年累積的重要資產(失去後才覺得重要),但不幸地也沒辦法全部救回。後來他對筆者說,早知道就聽話,做點功課保護自己。這個實例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情,現在的網路更加方便,四通八達,速度又快,所以,環境中的危險機率提升了不少,因此,網路安全相關的行業,雨後春荀般相繼出現,儲存媒介的發展,也從早期的磁片、MO片、光碟片、進入到硬碟備份,目前已發展到雲端儲存的世代,不管是那一階段,備份資產的概念永遠不會變(321原則)。但是您不要認為都有做到備份,其實也不一定就安全,如何管理數位資產,不管是原始檔案或備份,都有需要建立一定的邏輯性,用一種較方便管理的方式,早期(20年前)筆者是用試算表列清單,手動比對檔案再進行備份,那是很痛苦的事情,現在方便多了,有開源的自由軟體加上NAS設備普及,可以自己使用在資產管理需求,作為平時備份用途。
有一則關於 數位資產管理(一) 的留言
迴響已關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