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層應用(疊加圖層)

IMG_20191110_010844

以前膠卷時代的攝影,可以使用重複曝光的技術,當場重疊影像合成一張在膠卷上,也可以利用暗房技術疊合不同張照片。在現代數位世界裡,這兩種應用都已經習以為常,數位相機也有提供這功能,讓您可以和膠卷時代一樣在現場重複曝光。透過軟體,也可以逐一疊加圖層,甚至還可以使用不同的運算法,把圖層裡的元素組合起來。

煙火是常見現場重曝,或是拍攝後進行圖層疊合後製,主圖和下圖是後製疊合兩張煙火照片。煙火照片的疊合是最簡單,因為通常都是在夜晚拍攝,大部分背景是黑底,只要把要疊合上去的圖層光度保留(黑色透明),疊在底圖上,就完成像主圖和下圖一樣的照片。兩張照片是2019年10月在東京迪士尼用Z6相機拍攝,ISO-1000,F.5,1/100秒,EV-0.3。

20150509在捷運劍南站月台用手機拍攝捷運車軌,拍了兩張,再把兩張用後製疊合在一起,變成下圖的畫面,兩方向列車交會疾駛而過的感覺。由於當時沒有使用腳架,所以兩張照片的位置有點不一樣,只有選擇上層照片的列車影像,保留光度貼在底圖上,大小和位置再微調成合理的現象,就完成這張照片。

下圖的底圖是20160423在美麗華商圈用手機拍攝大樓的夜景,底圖的前景是全黑,構圖上有點不好看,把拍過馬纓丹的照片,保留光度貼上前景位置。前景的焦平是準確,遠處大樓夜景是有點糊焦,所以這樣貼在一起也算蠻合理。

筆者在2015年大量使用手機拍照和後製,下圖是當時在手機論壇寫過的疊圖範例,左側玫瑰花是底圖,右側杜鵑花是上層(保留光度),兩張疊合在一起時,故意讓杜鵑花蕊在玫瑰花後方,上層貼在底圖的後方,在邏輯上是衝突,但透過保留光度的算運法,卻是可以做到這結果,非常神奇吧!

再來一張,也是當時寫的範例之一,箭葉鳳尾蕨的嫩芽很搶眼,用手機加閃光拍了兩張,一張糊焦拍壞了,另一張是正常。但壞掉的照片沒刪,留著後製時當上層圖保留光度,稍微調整上層圖的位置和大小,兩張疊合在一起,變成下圖的結果,變成是有兩支嫩芽一前一後,焦平是在後面那一株。以前,用手機拍攝,比較不像相機可以有更多的發揮空間,所以大都花了不少功夫在後製上,所以,常開玩笑說,筆者的照片都是照騙啦!(照起來騙人滴)

下圖也是疊合而成,底圖是【鏡射應用(四)】展示的作品(ISO-400,F/4,1/40秒,EV-0.7),再把朱槿的花蕊用保留光度方法貼在上層,是筆者在回憶小時候電視節目_五燈獎的想法。

上圖的上層朱槿照片(ISO-800,F/4,1/640秒,EV-0.3),在IG有分享過。

前面一篇文章【圖層應用(電子賀卡)】的主圖,就是典型利用光度保留方式的圖層疊合,其實圖層疊合沒有一定的規則,純粹由創作者自由心證,您可以動手試試看。

同樣在上一篇文章提到的電子賀卡,由兩位瑜伽老師分別拍攝後,把側臉疊合在同一張照片上,也是利用光度保留方式,很容易就完成下圖作品。操作是不難,難度在創意,只要多練習,其實也不難啦!

E_20210201_212207_DSC_1986_S
新年賀卡

下圖的後製就多了一道手續(負片處理),先不談調色技巧,底圖加上一層光度保留的上層圖型,再把透明度減少到50%。情境是路人提著晚餐,一路走回家時回想著今天辛苦的工作心情。色調改成藍色系,就是在強化勞工甘苦的心境。

E_20210114_210802_DSC_0208

今年農曆新年時,在信義商圈拍攝,高掛燈籠在夜晚很漂亮,拍了兩張,疊合在一起如下圖。底圖是遠景,上層是近景,也是採取保留光度方式,透明度改成40%再疊加在底圖上。

創意來自內心,要找出適合的創意,就要把心思完全放空,慢慢找出圖片中的元素,那些可以結合,結合之後,又能創造出什麼視覺感受,未來再把詳細的操作,分享給大家。

如果您喜歡筆者的文章,歡迎按讚、訂閱和轉發,有您的支持,是繼續編寫的最大動力,感恩。

以下是本篇文章在IG已發布分享的連結,歡迎按讚和追踪。

發表者:david.add65

My name is DAVID. I used to be an artist who played music and was also played by music. I am a full-time photographer. Concurrently serving as USANA global agent. 我是DAVID,曾經是玩音樂也被音樂玩的藝術者,轉職專任攝影師。兼任USANA全球代理商。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