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是節氣中之一,表示太陽直射位置,離我們最遠的一天,這一天的白晝時間最短,日影可以達到最長的時刻。以位於北半球的台灣而言,每年12月21日或22日,太陽直射南半球的南廻歸線,中午時刻的日影可以是最長的一刻,因為陽光角度南偏到達最大的幅度。選用主圖在台中歌劇院頂樓拍攝,和冬至相差一周的時間,影長也接近最長的時候,剛好造訪該處,順便拍下多年前也拍過的同一場景,不同季節的日期(下圖是2017年4月29日下午2:32拍攝),都是中午過後兩點多的時段拍攝,可以看出來欄杆的影長不同,影子的角度也不太一樣。

為什麼太陽直射地球表面的位置會有往南或往北移動呢?因為地球自轉的地軸和公轉的軌道平面有一個角度的傾斜,由22.1°至24.5°之間變動著,大約四萬年一個周期,稱為轉軸傾角【註1】。因為這個角度,在繞行太陽時,垂直於太陽的地球的緯度位置會不斷變動。也因為有這個傾角,才會有春夏秋冬的氣候變化,對於地球上的生物而言是好處多多。
幾乎所有的行星都會有轉軸傾角現象,但這個傾角會因為某些因素而變動,就像2011年3月11日日本的大地震,據觀察地軸因而偏移了25mm,地球自轉速度,也快了1.8微秒,這是來自美國NASA JPL的實驗數據。雖然看是很小的變動數值,證明轉軸傾角是會變動。如果變動角度過大時,將會對大地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,但那可能需要比331大地震更劇烈的活動,才可能造成環境影響。【註2】
【註1】引用自【7-2轉動的地球】 的部分文字和圖片供參考。
【註2】網路文章【科學家發出危險警告】詳列轉軸傾角變動過大時的可能災難,我們可能都沒有機會親眼目睹吧!
如果您喜歡筆者的文章,歡迎按讚、訂閱和轉發,有您的支持,是繼續編寫的最大動力,感恩。
冬至之影 有 “ 2 則迴響 ”
迴響已關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