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學研究,人體各部位的細胞,大部分會新陳代謝,大約三個月會有新細胞代謝舊細胞,也就是細胞的壽命就是三個月時間。但不同的細胞代謝時間不一樣,全身細胞都換過一次,需要七年的時間。有人搞笑地說,會不會是因為這樣而出現七年之癢?科學上的研究,其實和七年之癢沒有任何關聯性,那只是一個笑話而已。
本文不做醫學或科學上的探究,而是由細胞新陳代謝來談談保養之道。細胞的再生代謝舊細胞,是需要提供適當的養分,它才會有正向的轉變。若是體內儲存的養分不夠它啟動再生,身體就會開始顯現老化。但是,也不是說維持一定的新陳代謝率,人就不會老化死亡,我們重視養身,主要先避免平常小病不斷,防止大病的困擾,盡可能維護身體在健康的狀態之下,這樣日常生活才能有正多的體力去面對,您才不會因為身體關係而影響到工作、人際關係等等,在社會群體下的步調才不會因此而錯亂。
如果身體沒什麼特殊疾病,並不代表您的身體是在健康的狀態,只是還沒達到醫學上疾病需要就醫的標準而已。我們怎麼知道自己身體健康與否?可以從身體細微的訊息去察覺,適當評估身體是銀行概念下的存款是否足夠,就可以知道自己的真正健康狀況。但筆者不建議每人都需要如此仔細評估這些細項,大致上保持愉快的生活,正常的作息,適當的運動,在養分方面可以先參考國健署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,依據指南食用均衡的餐點,讓身體維持在均衡吸收所需的養分。
自從去年開始的新冠病毒,改變了人類生活步調,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健康的議題,但若要符合均衡飲食,可能是比較難達到標準,單就準備食材,要考量到包含所有養分,您可能要花上許多時間去搜尋和採購食材,更別提有了食材後的料理,不同食物有不同的料理方式,才能保住食材的養分,或是提高養分的吸收,我們都不是專業廚師,要理解這些要點,又要花很多時間研究和練習。以筆者自身的經驗是,依營養大類別為思考,盡可能就地採購符合的食材,用家常料理方式,但這是無法全面顧及均衡,只能盡量達到。
我們都知道,早餐是金,午餐是銀,晚餐是銅的概念,筆者曾試著在早餐用豆漿為主的中式早餐,但備餐較複雜,後來改為飯店式早餐的方式,買了許多生菜,適量分配,加上優質蛋白質的肉類(例如鯖魚),也曾加入地瓜做為澱粉的主要來源,備餐一樣複雜,但為了達到標準,只好當成一種習慣。後來太忙了,就開始亂吃,結果,時候到了身體就開始出現一些訊息,雖然筆者還自很重視家庭的餐食,不斷找尋適合的料理,改變飲食習慣,生活中,盡可能找機會運動,剛好攝影師的體能消耗不低,於是工作兼運動。經過這一年來的思考分析與體驗,從而再次反思改變,察覺到水對身體的重要性,優於養分對身體的補充,先把喝水習慣調整好,再適當補充養分,這樣身體才能慢慢調整到足以新陳代謝的最佳狀態,把身體的機能活化。
在寫下第九篇和身體保健有關的文章,發現筆者在思維上也一併進行了新陳代謝,自己有感,就要分享這些訊息給朋友們,希望大家一起努力,朝向更健康,更有活力的生活。上面各段落中,提到與先前分享文章有關的關鍵字,已經整合文章鏈結,方便讀者們點擊閱讀。接下來的文章,會提到自身體驗的分享,供大家參考。
備註:雖然健康的話題,在網路上文章非常巨量,和大家分享新系列文章【健康的生活】,是基於筆者最近一年的親身體驗,包含筆者對健康的看法,吸收的新知,和調整身體與生活習慣的親身體驗記錄,不定期發布的小文章。如果身體有病痛不舒服,還是要先向專業醫師咨詢,本文僅供參考,希望大家都能有健康的身體,享受更多美好的生活。您可以訂閱本站,如果有新文章發布,會同步通知您。
有一則關於 新陳代謝 的留言
迴響已關閉。